【国产AI产业高速发展,商汤科技转型生成式AI成效初显】国产人工智能产业步入高速发展期,今年WAIC2025上国产AI厂商“井喷”。从大模型到基建再到应用,众多厂商涌现,而曾经的AI巨头商汤科技似乎光环不再。 2021年底,商汤科技登陆港交所,市值一度突破3200亿港币。当时其核心AI产品用于智慧商业和智慧城市,营收依赖政府项目。2022 - 2023年地方财政转型收紧,商汤政府订单锐减,股价断崖式下跌。 智慧商业方面,商汤的企业付费商业模式推广难,国内软件付费意识不强,且企业多为结果导向。适逢ChatGPT引发全球对生成式AI的热情,2023年商汤调整战略,业务转向生成式AI,并多次重组业务。 2024年年报显示,生成式AI成商汤核心叙事。其收入达24.04亿元,同比增103.1%,占营收比重从34.8%提至63.7%。而视觉AI业务收入下滑39.5%,智能汽车收入下降33.2%。 商汤的视觉AI和智能汽车业务属AI1.0感知AI阶段,生成式AI是AI2.0阶段。其盈利模式有算力租赁和MaaS。算力租赁可让终端厂商租用算力训练大模型,MaaS则是微调自有大模型形成专用模型获收入。 早在2018年前后,商汤就投入SenseCore大装置,截至2024年底总算力达23,000PetaFLOPS。随着大模型发展,其算力成稀缺资源。全球“堆”算力养肥了算力产业链。 研究机构预测,未来10年内数据增长难支撑大模型扩展,LLM会在2028年耗尽互联网文本数据。目前大模型对文本数据消耗惊人,视频数据挖掘空间大,商汤多模态大模型或发挥优势。 生成式AI进阶到具身AI,类似人类从学习到工作。人形机器人和汽车智能化是具身AI落地应用,商汤有计算机视觉技术、通用大模型及硬件支持,有望在AI端侧发展。 曾经的“AI四小龙之首”商汤科技,已完成从“AI应用”到“全栈AI”的升级。
本文由 AI 算法生成,仅作参考,不涉投资建议,使用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