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某天你们将成为政策制定者,但无论如何,我都希望大家能从这次比赛中收获对于人工智能的理解,并继续思考人工智能将如何影响我们的未来。”7月26日,2024年“荣昶杯”青年全球治理创新设计大赛(简称“YICGG2024”)决赛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落幕。作为闭幕式学生发言代表,来自德国波鸿鲁尔大学的安娜·莉娜·克里斯蒂娜·诺尔特分享了感受。在为期五天的决赛时间里,她与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选手们围绕大赛主题“智能社会塑造:以人为本,智能向善,永续发展”,提出了多项兼具创新性与可行性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议题方案。
本次大赛中,38个国家的81名青年学子从初赛阶段的401名选手中脱颖而出,最终组成了9支国际化的决赛团队。在专业评委的指导下,各个决赛团队就人工智能数据安全策略、化学污染间接排放、老年人健康检测、地震预测等多个热门话题,提出了基于人工智能框架下的治理方案,展现了各国青年在应对全球治理问题中的智慧和担当。
“赛程确实有一定挑战性,但能与这么多优秀的伙伴合作,我收获很多,尤其是在团队协作方面。”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泽利哈·图尔基尔马兹说。她所在的小组,因创新性地提出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银行”方案,以期对人工智能大模型开展更有效的评估和认证工作,而获本次比赛“最具价值方案(MVP)”。
闭幕式上,最佳创意团队 (MIT)、最佳演讲者 (ITK&ITQ)同时揭晓。选手代表们还宣读了《我们共同的未来议程》,从发展机遇、挑战应对、全球愿景这三个方面就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达成了青年共识。这份《议程》基于140个初赛方案核心观点凝练而成,又经过决赛选手们的充分讨论修订完成。
决赛期间,选手们通过形式多样的交流讨论、实地考察等活动,深入思考并亲身体验了人工智能在全球治理中所发挥的作用。在“激情演讲”环节,选手们在匈牙利国家银行就全球人工智能治理的主题畅所欲言;在“田野调查”重,青年们前往布达佩斯科技工业大学、华为科技匈牙利总部以及欧亚中心,体验AI技术在教学、生产与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世界咖啡屋”里,选手们来到约翰·冯·诺伊曼大学,与评委们交流分析了自身创意在问题解决的具体针对性和方案实施的可行性上的不足,确定方案优化方向;在“我们共同的未来议程”环节,选手们在巴拉顿湖畔充分讨论交流,达成共识,形成“全球人工智能治理青年参与和倡议”。
从全球人工智能治理的共同的框架,到校园对于生成性AI语言模型过度依赖等问题,再到各种工业人工智能系统的构建过程……在新设环节“全球治理论坛”中,来自中国、匈牙利、法国、塞尔维亚、德国、哈萨克斯坦、坦桑尼亚、罗马尼亚、土耳其等国的专家学者,多维度分享了对于人工智能治理的看法,也为选手们深入理解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提供了专业指导。
同时,YICGG项目组委会面向全球青年发布首届“最佳治理案例奖”(Best Award of Governance,简称“BAG”)的评选公告,旨在编纂全球治理及地方治理案例集,搭建人才库,表彰杰出案例,促进全球治理领域的经验交流与合作。
本次大赛还延续了“文化之夜”活动的传统,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青年选手们在“文化之夜”上带来了具有各国风情特色的演出节目,生动诠释了世界文化多样性之美,同时也在跨文化对话中增进了彼此的友谊与理解。
YICGG2024由复旦大学、上海荣昶公益基金会主办,匈牙利国家银行、约翰·冯·诺伊曼大学、布达佩斯城市大学联合主办,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承办。
作者:吴金娇 汪蒙琪 蔡锦旭
文:吴金娇 通讯员 汪蒙琪 蔡锦旭 图:复旦大学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姜澎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