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终于接近尾声,家长们的钱有点不够用了:报兴趣班、逛博物馆、去夏令营,作为父母,想掏空钱包给自己的孩子提供最好的资源,即使是天价消费,迷恋成功学的“鸡娃”家长们也难以自拔。搜狐号教育上线的【暑假鸡娃新战场】现已完结,有作者分析暑假经济是把双刃剑,有作者透过社会现象分析孩子到底需要怎样的陪伴,还有作者讨论兴趣班到底能学来什么……我们根据写作角度、热点相关等维度将这些精彩观点展示出来,一起来看对于教育,我们在焦虑什么。
1、教育点评官:@听筒Tech
这个暑假,收费上万的AI研学营“背刺”中产
精彩语录:当研学班傍上AI后,项目一下就变得高级了,对学生的吸引力也加大了,但较高的收费,让很多家庭难以承受。有家长和我们说,“别说月入过万,即便是两万,也报不起AI研学班。”
AI研学虽然火爆,但乱象丛生,不仅被家长吐槽收费过高,也因产品同质化严重、夸大宣传以及名不符实而遭受到外界质疑。AI研学营被吐槽最多的,是收费过高。与价格对应的是,很多研学班形式大于内容,对孩子的AI学习并无实质帮助。
伴随着研学市场中的AI相关产品和服务层出不穷,其中不乏同质化严重、质量参差不齐的产品,这些产品往往打着AI的旗号,却难以真正满足学习者的需求,更难以引导人们深入探索AI技术的本质和应用。
狐选理由:一文看当最火的AI遇到教育“鸡娃”,会发生什么。
2、 教育点评官:@格致君的planB
月入四万的“外包父母”,正在掏空孩子的童年
精彩语录:不得不说,这年头,家长的钱真好“割”。一茬又一茬的韭菜,真是割都不完。
陪伴师的资质良莠不齐,受过专业训练的老师或许还能提供系统且专业的辅导和陪伴,而低端市场则可能只是传统家政服务的简单升级。 有的机构甚至把学科培训老师的上门“私教”,换了个马甲,包装成了儿童成长陪伴师,实际上就是打“教培”的擦边球,打着陪伴的旗号,行补课之实。而更主要的是,这种外包式的陪伴,本质上是对亲子关系的一种替代而非增强。
家长过度依赖外部力量,可能会导致孩子在青春期阶段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因为他们感受到的是一种被安排、被控制的生活,而非基于理解与尊重的成长环境。说白了,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情感的交流与价值观的塑造,这是“外聘专家”无法完全替代的。
狐选理由:当你没时间“鸡娃”,似乎还能花钱外包个人来“鸡”?一文看亲子陪伴如何外包。
3、 教育点评官:@ 00后态度观察
逃离了学业压力,却没能逃掉兴趣班,家长的“鸡娃”何时是尽头?
精彩语录:在“鸡娃”文化的推动下,孩子们的假期变成了另一个“战场”,从早到晚被安排得满满当当,失去了自由探索和休息的时间。首先,政府和教育部门应当加强对教育市场的监管,打击不合理的收费和服务,保障教育公平。其次,家长们需要调整心态,认识到孩子的成长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情感、兴趣和社会技能的全面发展。最后,作为社会成员的我们,应当倡导一种更加健康、平衡的教育观念,鼓励孩子们在假期中享受自然,探索自我,而非盲目追求所谓的“成功”。
暑假经济下的教育消费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为孩子们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也可能带来不必要的压力和负担。唯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让教育回归本质,让孩子们拥有一个既充实又快乐的假期。
狐选理由:丰富生活还是加重负担?一文看暑假经济为何是把双刃剑。